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考前练习
高中
高一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课后练习
暑假作业
寒假作业
家庭作业
考前练习
总复习
同步练习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高一考前练习
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塞sè堵塞阻塞敷衍塞责闭目塞听B.间jiàn间谍间架挑拨离间亲密无间C.舍shè施舍宿舍舍己救人恋恋不舍D.恶wù憎恶厌恶深恶痛疾十恶不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撕破厮打具乐部具体而微B.题纲提携孵化器腐化侵蚀C.煎熬剪裁葡萄藤腾云驾雾D.赋予付与暴发...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
高一语文上册第4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城隅(yú)踟蹰(chú)彤管(dān)守拙(zhuō)B.帏裳(wéi)夙愿(sù)苗裔(yì)孟陬(qú)C.骐骥(jì)驰骋(chěnɡ)耿介(ɡěnɡ)幽昧(mèi)D.徘徊(huí)箜篌(kōnɡ)公姥(lǎo)结发(fà)答案:C命题目的: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语...
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àn)嫡亲(dí)蹂躏(nìn)度长絜大(dù)B.被褥(rù)诧异(zhà)寒暄(xuān)撒手人寰(sǎ)C.收敛(liǎn)絮叨(xù)帷幄(wò)锲而不舍(qiè)D.孝悌(dì)镂空(lòu)鞭笞(tái)刨根问底(páo)2....
2017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境界”理论对美学体系建构的意义“境界”说以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为依据,思考审美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无疑是美学的归宿,对于克服美学研究的哲学认识论的片面倾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美学与哲学的关系如何,这是十九世纪鲍姆嘉通在提出美学这一概念时就明确了的,西方美学沿着这一方向发...
司马迁《鸿门宴》过关检测试卷:基础知识、阅读欣赏与写作训练
司马迁《鸿门宴》过关检测试卷:基础知识、阅读欣赏与写作训练 《鸿门宴》百分测验卷一.基础检测(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
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S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诗两首练习题
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下文为大家准备了语文诗两首练习题,请大家认真练习巩固知识点。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
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争流颓圮(pǐ)瞋(chēn)目创(chuàng)伤B.挥斥方遒(qiú)火钵(bō)游说(shuì)弄(lòng)堂C.变徵(zhǐ)之声山阿(ā)酝酿(niàng)窒(zhì)息D.长歌当(dāng)哭装载(zài)胆...
高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的思想内容。2.翻译文言句子,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和特点。3.辨析多义词。4.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点导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