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高中
高一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高一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马克思在海格特公园的坟墓图片,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板书课题:从题目中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法?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
《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4、注意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记叙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5、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要让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特的凭吊视野及其悲痛、深沉的感情;2.学习本文高屋建瓴驾驭材料,遣语简洁;精典概要取舍事例,议论情深;3.了解马克思对历史科学和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教学步骤:1.预习(字词注释)估量liang:估计衡量。繁芜丛杂:繁芜,繁多芜杂;丛杂,多而杂;芜,乱草丛生。豁huo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顿悟某种道理;豁,开通...
3.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一)、[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二)、[简析]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1.学会本课1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2.读一读《望天门山》...
古诗两首- 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古诗两首-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乞巧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嫦娥学习目标1.认识“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等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
我有一个梦想1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
中国现代诗三首2
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二、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引导...
高一语文林海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3)第七自然段。(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培养自学能力。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
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见词语表);2.分析探讨课文题目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3.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并能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1.探讨文章主旨。2.揣摩重点语句。预习作业:1、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文章。2、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完成并思考:⑴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