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知识扩展
高中
高一
人教版
语文分类导航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高一人教版知识扩展
《游褒禅山记》试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在执政之前的作品。作者所游的是“褒禅山”,而所记的是褒禅山的“华山洞”。作者游华山洞时,发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从而认识到一条客观真理:做任何事情,要想得到真正的、有价值的收获,必须树立坚定的志向,具有坚强的毅力,不避险远,勇往直前。所以《游褒禅山记》一文,实际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说理文。这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下面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1923年8月赴美留学,翌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后转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
读巴金的《小狗包弟》
有人说巴金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文坛觉醒最早的人,又是最善于总结和反省极深刻的人。他晚年的《随想录》很多居于这一类。经历了“文革”的劫难,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提到“造反派”,他从生理上感到厌恶,一听到样板戏,他就会全身颤抖;同时他又非常严格地解剖自己。《小狗包弟》表达了一位经历劫难的老人对自己的解剖。他的心地敞亮,毫无遮拦;又不仅仅是反省,还有严厉...
《荷塘月色》的教学对高中新课程的启示
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所设的五个必修模块,要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完成,任务很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高中课改实验区教师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最近在宁夏银川二中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一课时引领学生解读《荷塘月色》,...
巴金与《囚绿记》作者陆蠡
在巴金的散文中,那些叙写友情、缅念故人的抒情篇章,最为读者喜爱。1947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怀念》(收《巴金全集》第13卷),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巴金对在抗战中去世的罗淑、鲁彦、缪崇群、陆蠡……等8位文化人的悼念之作。在该书《前记》中巴金坦言:他是“凭着记忆和感激抓住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展现这些年纪不同、职业各异而同为平凡人身上的高贵情操。正是这些可敬而...
鸿门宴读后感(二)
鸿门宴读后感(二)鸿门宴读后感(二)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为后人引用的佳话。如今,鸿门宴成了阴谋的代名词。不过,里边的主要人物刘邦,司马迁给出的笔墨甚少,更多的是从部下和项羽一方的博弈。后人给刘邦的评价更多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包身工》鉴赏评价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轻骑兵”,应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或民生问题,它要求作品具有新闻性,因此特别强调其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实性。同时,它既是“文学”,就要注意其“文学性”,侧重以典型的感性形象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真实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干预,首先要求作品反映的内容真实可靠。这就要求作者深入生活,而不能坐在书斋冥思苦想、“想当然”地虚...
《烛之武退秦师》中三国君主形象之比较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朱彝尊在《经文考》中称“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这是对其文学成就,尤其是人物塑造成就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从《烛之武退秦师》中我们亦可窥其一斑。在这篇文章中,中心人物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最终化解...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在小学五年级期间,让学生们写诗歌,比较困难,所以对一些写作要求比较简单,也比较短。1、要注意句式工整,尤其是仿写,我们就可以按照原来诗的句式去改编,或者把原来诗中的某些部分删掉,加入我们仿写的内容。2、要通俗易懂,完全可以用孩子的语言去写作,可能看上去会稚嫩一些,但是符合孩子的特点。3、要突出孩子的天真可爱,比如仿写《我想》,就要把孩子自己的幻想加进去。仿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关资料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