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高中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教案教学
《蜀道难》教案9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3.了解李白的放达。教学重点诵读教学难点诵读要求教学方法指导示范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朗读课文教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二、朗读1.个别朗读。2.集体朗读师生探讨朗读师生探讨朗读1.“噫吁戏,危乎...
《林黛玉进贾府》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林黛玉进贾府》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编于苏教版“慢慢走,欣赏啊”中“总借俊眼传出来”板块,其教材编写意图是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对小说的赏析;“总借俊眼传出来”是清人脂砚斋对“林黛玉进贾府”的评点语“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出来”。所以本文着重指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透显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为,把握人物形象。考虑到高一学生少有看过《红楼梦》原著的,教学...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节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课时安排:...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8
【知识与能力】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2.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3、学会从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背诵、积累、归纳;自主、合作、探究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教学设计
苏霞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绝句》这首诗。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5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2.难点: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艾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2、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细节描写和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