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后练习
高中
苏教版
语文分类导航
课后练习
暑假作业
寒假作业
家庭作业
考前练习
总复习
同步练习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苏教版课后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秋水》学案
内容预览:《秋水》导学案教师寄语: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大收获的开头。--歌德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重点、实词的用法、意义。2、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翻译全文。3、感悟文章寓意,了解相关写法。学习过程:一、兴趣导航1、你了解有关庄子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2、题目解说《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怎样去认...
《项脊轩志》导学案3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3.熟读课文。【学习内容】一.了解作者1.归有光和“唐宋派”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读书讲学二十余年。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仕途虽不得意,但他博...
《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练习答案
以下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给加点的字注音。(1)洗涤()寥落()尸骸()(2)黯然()不惮()赁屋()(3)浸渍()喋血()殒身()(4)攒射()菲薄()创伤()答案:(1)díliáohái(2)àndànl...
《记念刘和珍君》赏析
今天字典语文网小编带来的是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之作《记念刘和珍君》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文学巨匠的文采。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评述“三一八”惨案。读这篇课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几个方面,概括一下鲁迅对每一方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难把握全文内容了。作者对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彻。反动势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琵琶行》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琵琶行》同步练习知识掌握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琵...
《阿房宫赋》阅读理解答案
以下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辑发布的《阿房宫赋》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琵琶行》词语解释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予】我。【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九江郡】隋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现在江西九江。【司马】州刺史的佐贰官,当时实际上是闲职。【湓浦口】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在现在九江西面。湓浦,又叫湓江,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京都声】指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
《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
《琵琶行》课文导读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全篇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它先着力描写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艺,又叙写她令人心酸的悲凉身世,进而联想到作者自己凄苦冷落的贬谪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种沦落感,既表现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感慨。诗中刻画的琵琶女形象和作者的遭遇,在当时的历史...
《记念刘和珍君》问题探究
1、鲁迅是因为什么事件而写作这篇文章的?贯穿于全文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刘和珍她们因为参加反对日本军舰闯进天津、炮击我大沽口炮台及“八国联军最后通牒”的集会、游行而被段祺瑞执政府杀害,“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执政府竟然指责学生的爱国行为,而且还有文人帮腔。鲁迅贯穿于全文的情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悲和愤。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