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课文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二上册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秋兴八首·其一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
查看原文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
杜甫诗三首
课题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情感态度方面1、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2、教育学生应该正确的评价和分析历史,认真体味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面对频仍战乱时的深切苦难,热爱现在的幸福和平的生活。能力方面1、整体感知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堂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25杜甫诗三首
〔创意说明〕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现实主义标举的伟大诗人,本课集中选编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反映了他的不同的诗作风格。教学本课时,不妨以“杜甫诗风初探”为主题,带领学生踏上唐诗之旅,去探寻去发现。〔教学步骤〕一、导入,竞背学习过的唐诗。二、朗读,读准下列字音。岱宗(dài)决眦(zì)簪(zān)逾墙(yú)邺...
沪教版《杜甫诗三首》(登高,登岳阳楼,石壕吏)教案
一二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查找、提炼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生平,赏读《登高》、《登岳阳楼》,想象画面,品味作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自读《石豪吏》,概述故事情节,体会当时百姓遭受的兵役之苦及诗人对此的同情。3、激活知识库存,激发学生赏析杜甫诗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说明:赏读《登高》、《登岳阳楼》时,可分别抓住“坼”、“浮”、“风急”、“天高”、...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教学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杜甫诗三首(教师中心稿)
知识目标:识记重点词语,朗读并且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改写并表演诗歌,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正确的评价和分析历史,认真体味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面对频仍战乱时的深切苦难,热爱现在的幸福和平的生活。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回答的十分的正确。早年,杜甫壮怀满志,“少年不知愁滋味”,...
杜甫诗三首教案及课后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这篇课文选取了杜甫的三首律诗,都是他的后期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