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课文
《滕王阁序》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5课《滕王阁序》课文简介
滕王阁序初唐王勃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查看原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一、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四、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3
教学目标: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教材)《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粤教版选修二,属于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课程标准对此模块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我在处理《滕王阁序》这这篇课文时本着以上三个指导思想,把这篇文章作如下处理:字句的阅读理解放在预...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滕王阁序》[学习目标]1.文言知识及典故。2.情景交融的写法。3.清新藻丽的初唐骈文文风。[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凭着横溢的才华,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的抱负,走上了坎坷而险恶的仕途。恃才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相融,仿佛宦海泛梗...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祖国...
《滕王阁序》教案12
【教学目的】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目标3、4【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
《滕王阁序》复习教案
浪漫动人诗词心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鉴赏】...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浅析《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浅析《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两句诗,意思是: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其中流露出来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壮志,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用它来形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要有凌云壮志,认为怀才不遇,一个基本的条件...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内在特征-—对偶与用典。3、积累文化知识。[教学重点]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FLASH动画和POWERPOINT)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
《滕王阁序》与《前赤壁赋》之“悲情”比较谈
唐上元二年九月的一天,当天才诗人王勃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兼具的滕王阁宴集中“极娱游于暇日”的时候,却忽然间“兴尽悲来”……于是有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宋元丰五年的一个月圆之夜,一代文豪苏轼驾一叶扁舟,游于赤壁之下,当他在飘然若举、遗世忘情的快意中禁不住“扣舷而歌”的时候,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却使他愀然动容、悲从中来……于是有了旷世杰作《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