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文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二上册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秋兴八首·其一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
查看原文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典型例析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齐鲁青未了②决眦③簪④逾⑤戍⑥裙⑦老妪⑧泣幽咽2、解释加粗词: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③荡胸生曾云:④老翁逾墙走:⑤死者长已矣:⑥泣幽咽:⑦老妪出门看:⑧犹得备晨炊:⑨听妇前致词:⑩天明登前途:3、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
《杜甫诗三首》学法指导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本课这三首诗学习,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句的妙处;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品味诗中的意境。要注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课前收集杜甫的有关资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诗意。
《杜甫诗三首》疑难解析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明确: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枢,《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
《杜甫诗三首》课文写作特色
一、《望岳》 1、全诗无一“望”字,但句句扣住“望”; 2、意境深远。 二、《春望》 1、情景兼具,深沉含蓄; 2、格律严谨。 三、《石壕吏》 1、采用白描手法; 2、用第一人称; 3、按时间顺序叙事。
《杜甫诗三首》课内阅读题
【编者按】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_____的高尚情...
《杜甫诗三首》课文简析
望岳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现存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中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表现了开阔的胸怀。题目中“望”字贯穿全篇,也为全篇线索。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早到晚,并由望岳而想到将来登岳。诗一开始就提出“岱宗夫如何”的设问,表现了诗人遥望泰山时的激动、喜悦的心...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25课《杜甫诗三首》基础知识应用1、给加点字注音。岱宗()决眦()凌绝顶()烽火()不胜簪()逾墙()邺城戍()老妪()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齐鲁青未了------⑵造化钟神秀----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由于他做过工...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
《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
从内容上说,前两首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从体裁上说,《望岳》和《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古体诗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换韵。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绝句和律诗等。它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如讲究平仄,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或五言或七言,绝句四句,律诗八句等。《春望》属五言律诗。《望岳》看起来像律诗,但由于押的是仄声韵,不合格律,当属古体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