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学
四年级
人教版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教案设计
小母鸡种稻子
教学目的:1.认识15个生字,学写3个生字。能用“愿意”口头说一句话。2.熟读《小母鸡种稻子》,分角色表演,懂得劳动最光荣。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5个生字,熟读《小母鸡种稻子》。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头像、录音带。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同学们,你们听,小母鸡在邀请你们呢!(出示小母...
让情感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大胆思考;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情感的泉水在课堂自由流淌,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境界。今天,我要教的课文是第19课《生命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对于我所教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生命的意义好理解吗?我坐在办公室里思索着……我反复朗读课...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准备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
《全神贯注》教学实录与点评
【教学内容】《全神贯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材分析】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4、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鸟的天堂》2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
长城砖
20.长城砖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难点: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谁...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今天字典语文网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大家一起来欣赏《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
《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
《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3.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