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小学
五年级
苏教版
下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教案教学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教学用具:...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方法的揭示,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习得一定的语文能力。2.通过读课后习题,引领学生关注习题,明确课文重点。3.通过词串教学,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了解阿炳创作时所处的环境,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并初步感知《二泉映月》名曲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在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借助课文的关键词串走近阿炳以及《二泉映月》。[...
《望月》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课时:...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一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学生既可以上网查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书本上没有的但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制作的网站既内容丰富但又恰到好处,能很好地协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大家...
《望月》教学实录3(二课时)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生:五遍。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师:课文读了...
《大江保卫战》说课材料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教学重、难点: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内蕴丰富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童年夏夜的美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怀念之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实录:师:先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