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
小学
语文分类导航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技巧
诗词阅读及答案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小学诗词阅读及答案
访城西友人别墅诗词阅读答案
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8.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采薇》选自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2分)(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听流人水调子 夜筝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诗词阅读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5.(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2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词阅读答案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①李峤②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注】①此诗是崔日用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后所做。②李峤,唐代诗人,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
渡荆门送别诗词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7.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3分)16.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表达了...
题龙阳县青草湖诗词阅读答案
题龙阳县青草湖〔元末明初〕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分)▲参考答案:8.(4分)(1)(2分)飒飒西风,...
《秋闺思 张仲素》《望夫词 施肩吾》比较诗词阅读答案
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望夫词施肩吾手爇①寒灯向影频,回文机②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注]①爇:ruò烧,点燃。②回文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8.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
南乡子诗词阅读答案
南乡子①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3)...
清平乐诗词阅读答案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3分)词的上片,一个(1)“▲”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2)“▲”,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3)▲之情。要求:(1)...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