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语文知识
基础知识
初中
中考
语文分类导航
课外知识
综合知识
基础知识
文言知识
文学常识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中考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61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A、阴文印B、阳文印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A、王维B、王勃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动力来自思想的蒹葭
动力来自思想的蒹葭北京考生在灰蒙蒙的天幕下,一杆风中的芦苇,摇曳于莽莽苍苍的水面,像一支羽毛笔,划动在洁白的稿纸上。水面上荡起的涟漪,就是这脆弱的芦苇写下的最清新的文字,也是我生命力量的最美源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一片芦苇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摇曳着情思,一片起伏的芦苇,其实就是心潮的激荡。青青的叶片是那样柔滑,可以随着手掌的安抚,但却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
中考作文提分秘籍之不会顺叙怎么办
不会顺叙怎么办?顺叙就是按照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进行叙述、借以展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方法能准确地反映事件的发展程序和本来面目,使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顺叙法运用得好,读者看后就会有脉络清晰,有头有尾的感觉。但应注意在记叙过程中切忌平均使力,材料应有取有舍,叙述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反之,文章内容便如一本流水账那样乏味了。事件可...
2007-2018杭州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集(doc/答案)
1.(2007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注】棹(zho)歌:船歌。(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2.(2008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那时,我破茧成蝶
那时,我破茧成蝶卓越是快马送来的一纸诏书,于是李白大呼:"我辈岂是蓬蒿人。"奔赴了纸醉金迷的长安。平凡是屋檐下的一夜秋雨,所以杜甫默叹:"茅屋为秋风所破。"拿起被子,寻找一片淋不到雨的地面。卓越是书桌上一盆精心照顾的紫罗兰,引起一片连连的惊叹声。平凡是墙角一坛封存老久的酒,静静地见证着一个个蜘蛛网的成长。秦王扫六合,汉武屈匈奴,太宗建盛世,明成拓远泽。他们的...
2016年中考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吹毛求疵等
处心积虑:chǔxīnjīlǜ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川流不息:chuānliúbùxī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吹毛求疵:chuīmáoqiúcī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唇枪舌剑:chúnqiāngsh&...
2014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讲评“责任”
话题作文:责任(写作指导)【材料作文一则】2002年2月25日的《德育报》有一首题为《责任》的小诗:“挂在嘴上/不如记在心上/记在心上/不如扛在肩上/它不一定/能使你的前程灯火般辉煌/但一定会/给你一份厚厚的人生重礼”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体裁自选,表达方式自定。【命题意图】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国家o荣...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赏析:大自然让我陶醉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大自然的一切令我陶醉。春,柳絮纷乱,草色迷离。春天,最美是萌芽。看着冷寂了一冬的树枝长出嫩绿色“小眼睛”,小草摇摆着柔弱的身躯悄悄地探出头,瞻望着,瞻望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那燕语呢喃,蝴蝶翩跹的高空;那一股淙淙流淌刚刚解脱了...
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汇总
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比喻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拟人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排比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借代2021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详解:通感
2016年中考作文十大病:孤立写景,无助主旨
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