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赏析
教学分析
2025-02-15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早期创作的一首富于哲理性的小诗,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调。
诗人以精微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蛐蛐交替歌唱的情景。但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可参看济慈的《秋颂》),况且,春夏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季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小诗很富于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真可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为了适于表达主题,诗人采用了冬夏对比的手法,然而,由于冬夏两种境界之情调十分相似,加上诗人明写冬夏,暗示春秋,末尾又添上由蛐蛐到蝈蝈的巧妙联想,使全诗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之感。
──摘自《欧洲名诗人抒情诗赏析》,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点击显示
【《蝈蝈与蛐蛐》赏析】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醉花阴》教学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优秀作品
文本阅读反蹼归真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背景资料
"小微",请你敞开你的心扉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质量_语文论文
议论要有条有理_语文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01916/
上一篇: 《送友人入蜀》解析
下一篇: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案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