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评课稿

桂林山水评课稿

教学分析   2025-01-11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桂林漓江的水静、青、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这篇桂林山水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桂林山水评课稿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听了李老师的《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的感受比较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吧。

一、对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本堂课的几个比较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定位适中。李老师把《桂林山水》分三节课进行教学,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到实施教学的效果看,李老师对文本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适中。对文本知识的定位是“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能力方面达成的目标是“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练习”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感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过程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2、教学设计安排紧密、合理。同样的文本,可以设计出千差万别的精彩教案。整堂课的设计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谈话导入就直奔主题让学生以去探究、寻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让学生以激情的赞叹寻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又让学生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接着,教师挖掘身边语文教学资源,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练笔。尔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又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还安排小导游介绍桂林的山的独特,最后用第四段文字进行总结,进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课文的语言更美!

3、教学环节较流畅,教师语言较得体、优美。比较突出的是,谈话引入新课的导语,学习了第二段抓住特点描绘漓江水的写法进行练笔和进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学的导语都比较优美精彩,促使教学环节的顺畅。

4、体验文本,注重朗读。

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理解文本内容时,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个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读,请学生用最最生动的语言读出山水的优美等。李老师采用自主选择,练习朗读和展示朗读,体验文本等多种方方法法阅读。

5、探究文本,形式多样。

A 较好地引导归纳特点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写“水”时,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写“山”时,先写泰山和香山:用对比的方

B 较好地指导感情朗读

C、感情朗读

指名读--师生引读--齐读--自由读(或同桌互读)

D、 模仿说话、写话:

(1)反复品味,概括方法。

读,说说写山和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排比、赞赏、比较)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6、整合文本,课堂丰满。

李老师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让学生感受了“山”与“水”、树与花、景与画完整结合起来,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独特形成一个完整的美。这里我非常强调的山和水的融合。我们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她们作为一个整体交给学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时教师有意把山和水分两节课上,我觉得这就无意中破坏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注重学生口语能力和仿写能力的培养。

7、超越文本,感情升华

一是引用古典。课堂接近尾声,李教师设计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古代诗人和当代诗人在畅游桂林后,都热情洋溢地写诗赞美她。”李老师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韩瑜和现代诗人贺敬之写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们一起来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诗歌:

桂林山水歌(节选)把学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编小诗。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或许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请你试着吟一首小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师在课堂中尽管较紧张,但教态还是比较亲切、自然。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进行动笔训练,做小导游进行口语训练等是比较合理和成功的。

三、几个有待改进之处:

1、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太窄,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探究文体有点距离,

2、学习本文时,要把朗读时间给够、给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师给学生以文体的解读,深度的理解不够到位,即没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上还缺少火候,所以也导致了上面第一点不足的产生。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桂林山水评课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点击显示
【桂林山水评课稿】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0250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