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数学教学设计需要确立的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尤其是教育理念,它起着指导的统帅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怎样进行数学学习的?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反映了不同的数学价值观、学生观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观。过去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把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的学生优劣的标准,教师的备课就以教材为中心,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以下三个理念:
一、如何看待数学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因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学生今后要学的数学全教给他们,而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如何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的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的数学教学应该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方法,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如何看待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标志是能够促进互动有效学习的进行。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1、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没有;2、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没有;3、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的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没有。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当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是否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新东西,他们进入课堂和走出课堂时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那就没有意义;如果一堂课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上这堂课就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