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技巧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去。对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生物教学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虚拟情景),去经历、感受和考察,对落实探究性学习是有益处的。
一、在活动中体验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虽然时刻都在生物体内进行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对于这些活动过程是不“知情”的,甚至是毫无感知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即使是学习认识人体自身的内容,也经常存在感性知识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安排一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例如,在进行呼吸这一章的教学之前,我安排学生用一只干净的透明薄膜袋作了一次这样的感受实验。打开袋口,使袋内充满空气,再用双手合围袋口外沿罩住口鼻,用袋内空气进行“限制性”呼吸,并坚持到感觉难受时结束,再交流在实验中的感受。学生无一例外地在1分钟左右出现憋闷的感受,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学生对人“需要进行呼吸”有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也为学习肺的通气奠定了基础。再例如,组织学生对垃圾填埋场和自然保护区、公园的对比参观,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织对当地动植物种类的调查或参观农贸市场,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二、在实验中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大纲语)。就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来说,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搞纸上谈兵,以讲代做,或随意割舍,图简便走捷径的做法经常存在。殊不知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实验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如果缺少生物实验过程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生物新教材中增加实验数量的作法,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和加强,也是对学科教学特点的突出。
三、在阅读中体验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质量、效率以及终身学习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都必须结合具体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例如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指导阅读,或交流汇报课外阅读所得。又例如,安排适当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写批注,制阅读卡片,编资料索引等等,必要时给予示范并进行评比。让学生在阅读中知识有收获,能力有进步,也对阅读的过程逐步加深体验。
四、在训练中体验
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并能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体验学习的成功,思维的过程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生物教学中的训练应在质和量上都作好设计进行优化。选难题“考”学生,拿“题海战术”压学生都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验效果。不要把训练与做习题等同起来,也不要把所有的训练内容和形式都与考试挂钩。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后,有的老师就安排学生分析农民窖藏甘薯、土豆的原理,有人入窖取物丧命的原因,讨论防止悲剧重演应采取的办法,布置有兴趣的学生写小论文等等。这样的训练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考到表达,把体验较好地融合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