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朗朗上口学拼音

朗朗上口学拼音

教学分析   2025-01-10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正确把握儿歌的特点,利用儿歌进行拼音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儿歌——学习字母的好帮手

一年级学生对单调的字符识记缺乏兴趣。根据这个特点,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读图能力,首先给孩子们一个感性认识,新学一个声母或韵母,要引导孩子们仔细看图,在看图的基础上,根据字母的特点和图画的内容,编创或借鉴他人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如学习人教版第一册第一课中的“a”时,插图上画了一个小姑娘的头,羊角辫向上翘着,嘴巴张得大大的。老师请学生观察画面和字母,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们都举起自己的小手。师生共同变成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儿歌虽然简单,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既表现了“a”的发音方法,又体现了字母的形状。多种感官刺激,强化里孩子们的记忆。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字母的音形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并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儿歌——学习拼读规则不用怕

学习j、q、x与v拼读时,我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卡通图编成儿歌:“小v真淘气,见了j、q、x,就把两眼挖去。”“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遇到v脱帽敬个礼。”学生诵读几遍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明白了拼读规则,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儿歌——拼读方法的好朋友

在教学拼读音节时,一部分学生不能顺当地拼读,读了声母忘了韵母,结果拼不出音节来。我根据两拼音节拼读的方法编成:“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学生很快掌握了两拼音节的要领。学习三拼音节时问题又出现了,有的学生只把声母与介母相拼读,把韵母丢下了,或是把声母和韵母拼读了,把介母忘了。根据三拼音节的特点,我编成“声(声母)轻介(介母)快韵母响,三拼连读真顺当。”

四、儿歌——正音的有效手段

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的发音不到位或容易混淆。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学生矫正发音,正确把握观念,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学生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我就收集了儿歌《十四和四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这首儿歌不仅矫正了发音,而且起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儿歌以它生动活泼独特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孩子们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也是其他各种教育手段所不能企及也无法取代的。

点击显示
【朗朗上口学拼音】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039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