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后感范文:《琐忆》教学谈
优秀教后感范文:《琐忆》教学谈
近半个世纪以来,鲁迅的同代人写下的回忆鲁迅、纪念鲁迅的文章,浩如烟海,难以计数。在这些文章里,许多当年同鲁迅有过或深或浅、或久或暂的接触和交往的人,他们从自己弥足珍贵的记忆里,摄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生活片断和历史镜头,为我们后代人勾画了鲁迅生前崇高而感人的形象,也为我们学习鲁迅的思想和作品,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唐张同志的《琐忆》就是这类回忆性、纪念性的散文。它是作者在1961年鲁迅诞辰80周年的时候,应《中国文学》杂志之约写的,最初同时发表在9月号《中国文学》和《人民文学》上。粉碎“四人帮”后,又先后被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入《鲁迅回忆录》第一集,和作者的自选集《回忆·书简·散记》。可见,作为一篇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琐忆》无论在写真方面,即提供历史资料方面,还是在传神方面,即再现鲁迅精神友面,都可列为同类文章中的上品。
读回忆性、纪念性文章,一般说应该着重注意两点:一是文中所忆所念的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倾注的感情;二是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基本方法。如果这样的理解是不错的话,那么,我们教学《琐忆》就可以确定这样两方面的要求:1.认识并学习鲁迅平易近人而又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2.领会文章摄取一些琐细的镜头来表现鲁迅的伟大人格,由小见大,叙议结合,琐而不碎的写法。
在学生自读的阶段,主要完成这两件事:一是翻查工具书,解决生词难语,如世故、妄加揣测、不期而遇、攀附、淆乱乾坤、诸色人、内蕴、别集、“如坐春风”等等;二是围绕时代背景、人物特点、选材组材等三个方面,精读课文,做好自读记录。关于时代背景,‘可以在下列内容上标出记号:1933年至1934年之间鲁迅在《申报·自由谈》写稿,攻击时弊;叭儿狗们向鲁迅“呜呜不已”;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国民党政权的投降主义行径;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闲话皇帝》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奴才嘴脸和高压政策。关于人物特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1.文中怎样表现鲁迅的“俯首”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特点? 2.文中怎样表现鲁迅的“横眉”精神,这种精神又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把作者穿插在行文中间的有关提示语和有关议论一一划出,并细加体会。至于选材、组材,可以先要求学生把全文忆及的七个材料分别标出,再注意其中议论抒情性语段的编织方法及其作用。最后,学生就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读体会,给全文划分段落。
课堂讨论阶段主要解决自读中提出的间题:
一、鲁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带领革命青年同旧世界展开英勇斗争的?主要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材料,不必作更多的补充。讨论的重点,可以集中在如何概括背景特点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课文中涉及的内容看,当时的背景特点可作如下概括:1.日本侵占东北,国民党反动派奉行投降媚外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人民奋起抗争,国民党反动派执行法西斯高压政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3.复古主义还魂,国民党反动派推行封建愚民政策,政治统治日趋腐朽。背景材料原是散见于文章各个部分的,自读时已经一一标出,讨论时又加以归纳和概括,学生便可概览30年代中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基本政治面貌,懂得鲁迅晚年是在怎样一种恶劣的政治形势下进行英勇无畏的战斗的。
二、文中怎样表现鲁迅“俯首”、“横眉”的伟大人格?这些表现又有什么特点?鲁迅在《自嘲》诗中所写的那两句诗,历来被一些作者用来作为表现鲁迅人格特点的依据,唐搜的《琐忆》也复如此,它在一开头就引用了这两句诗,并说这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以此总领全篇。对于这一点,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困难在于领会课文中所着重表现的鲁迅那种平易近人而又事事处处爱憎分明的人格特点。作者按照自己从鲁迅言行中所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确信鲁迅的人格特点可用“平易近人”四个字加以概括。对青年,对战友,他总是亲切热情的,一贯保持平等待人的态度。他不爱用教训的口吻说话,常常“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对反动腐朽的敌人和他们种种倒行逆施的行径,鲁迅决不妥协,决不宽恕;而这种不妥协、不宽恕,又往往表现为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气度,形成了他冷峻、幽默、在嘲讽中显出智慧和力量的独特的战斗风格。对友,不爱用教训口吻;对敌,不事事剑拔弩张;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易近人。这就是鲁迅“俯首”、“横眉”精神的独具特色的表现。这种表现,作者认为是“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因为这来自鲁迅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必胜信念和深挚的爱,对反动的腐朽势力的必败信念和痛切的恨。对于课文内容的这一难点,宜于通过讨论,通过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有所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