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低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那些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觉察出事物的重要特征与细微差别,因而他们的知识较丰富。而那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尽管他们也在认真地观察,却往往觉察不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甚至视而不见,因而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打擦边球。因此,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现在,我们正花大力气落实素质教育,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是摆在我们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几年来,我作了一些初浅的尝试,在此,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故事引入 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小学低段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他们往往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喜欢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故事生动、有趣,能引人深思。因此从故事入手,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培养观察的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我曾给学生讲了一个每次有进步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大家所熟悉的:屋檐下,燕子妈妈问小燕子:你能不能到菜园子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两样?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两样?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青色的,茄子是紫色的。燕子妈妈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两样呢?小燕子再一次飞去了,回来欢叫着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好孩子,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讲故事前我先问学生:听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答案集中在:谁每次有进步?有了什么进步?然后我告诉学生要想知道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内容吧。故事浅显、易懂,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小燕子通过一次比一次仔细的观察,看到了:冬瓜和茄子谁大谁小;它们各是什么颜色;冬瓜皮上有什么,茄子柄上有什么。使学生明白了平时在学习中要像小燕子一样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精心指导,明确目的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观察中无意性和盲目性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初步具有了观察事物的兴趣后,要精心指导,观察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应观察的对象上,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吹泡泡》是一篇听说训练课。其教学目标是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教学前我提出要求: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的听说训练课是《吹泡泡》,我们比一比:看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仔细,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人人参加吹泡泡的活动,要求一边吹一边观察:这些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吹泡泡,其余的同学一边观察一边自言自语地用上句式先……接着……最后……说说;再指名说,把吹泡泡的过程、动作一个一个地说清楚。最后,组织学生同桌互相吹,你吹我看,我吹你看。一边看一边想:吹出来的这些泡泡像什么?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指名连贯地说几句话。由于有目的的观察,因此教学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很热闹地游戏一番,结果根本不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教学目标也会落空。
三、图文结合,教给方法
低年级《语文·思想品德》教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基本上每篇课文都配一幅或几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和文字为有机的配合;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照图画去找课文中表达图意的句子,学过一段文字后再回过头来按照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去进一步观察图画。这样做,可以缩短学生的观察与课文中作者的观察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中的词和句,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例如《数新房》这篇课文配有一幅大的插图。在教学时,我先请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怎么数呢?然后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图意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这是新学校,那是新工厂,还有大片新住房。把学生心中的他们会怎么数呢?这一难点解决了。解决困难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同时,他们在开心之余,还明白了观察图画要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近及远),说图意时用词要恰当(如这是……那是……),这样才能把图意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图文紧密配合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教会了学生观察的方法。
四、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观察也是如此,离开了实践,就谈不上所谓的观察。由于低段学生的年龄小,在刚刚开始进行观察训练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浮光掠影,或走马观花,在头脑中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逐步引导,给予具体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经常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如利用新生熟悉校园的好机会,引导他们观察校园的建筑物、体育设施、花草树木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说说看到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利用春游、参观等机会到公园、工厂,了解自然风光,了解社会。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南湖春游,学生一下子感到视野开阔,景物繁多,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观察了。这时,我就告诉他们,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南湖,我们可以先看中间后看四周,即先看湖中间的烟雨楼,接着看环绕烟雨楼的湖水、菱秧及四周的建筑物、花草和树木。看烟雨楼及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要仔细,要抓住特点,因为它们是南湖的灵魂。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了。后来,全班学生还认真地写了春游日记,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条理清楚。
总之,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条理的感性知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