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范忠贞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范忠贞传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4-12-05

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忠贞传

戴震(清)

范承谟,字觐公。大学士文程之次子。年十七,选充侍卫。康熙七年,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时吴三桂王云南、耿精忠王福建、尚可喜王广东,号三藩王;骄骞未易控抑,朝廷一示宽大,恐急激生变。承谟至浙,以固民心为本,劾奏吏之为民害者;及得民间豪滑,除之,务使民安静乐业。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以故悉民疾苦,设施拯恤。八年,嘉、湖二府水灾,疏请漕粮积逋概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例,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征。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

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迁兵部右侍郎,总督福建军务。承谟至闽,疏言“闽人活计,非耕即渔。自禁海已来,徙边海之民居,内以台塞为界;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至二十余万。请听民沿边采捕,十取一以充渔课;其所入可接军饷”。又陈军屯有五便,请使受饷之士卒垦辟荒地;六年后,始裁其饷。

是时吴三桂反于云南,承谟密上封事,言“功令钱粮考成太重及盗案处分太严,致有司专务催科,共相讳盗,图苟免参劾,请因时制宜,以宽广得民”。会闽藩阴与吴三桂连结,谋逆已成。承谟觇其言貌异常,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总督为名,各率健儿前至,用折逆谋。事未集而闽藩反,诈执承谟,承谟仰天大骂,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贼进水浆,承谟绝食,八日不死。而巡抚刘秉政已为精忠所得,遣说承谟降;承谟令两卒扶持下床,秉政且进且揖,承谟奋足蹶秉政仆地。骂曰:“诸逆旋当受诛,我先褫其魄。”

既而,王师破仙霞关,精忠降,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同时死者,自幕客至隶卒五十三人。承谟居械所三载,冠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置上几,北面拜跪。及死时,贼夜至,承谟起索冠,贼夺而掷之;承谟以械拉掷冠者头,乃整衣望阙九叩首,竟被害。天子震悼,赐谥”忠贞“。

(选自《戴震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听民沿边采捕 听:允许

B.承谟觇其言貌异常 觇:暗中察看

C.诸逆旋当受诛 旋:立即

D.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 趣:通“趋”,奔赴

10.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劾奏吏之为民害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十取一以充渔课 木欣欣以向荣

C.乃密檄诸道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贼夺而掷之 倚歌而和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B.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C.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D.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承谟在浙江,勘察荒田,奏请免赋,赈灾扶民,漕粮免征,百姓安居。

B.范承谟在福建,针对禁海政策造成的农田废弃及朝廷各级官员以催收赋税为务等事屡次上书言事。

C.耿精忠将范承谟囚禁起来,派刘秉政前去劝降,刘秉正被范承谟踢倒在地,并遭受斥骂。

D.范承谟被关押时,常戴御赐冠帽,每月月初便把“时宪书”放于几案上,最后从容自尽。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5分)

(2)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5分)

参考答案:

三、9.D 趣:通“促” 急速,赶快

10.C 于是,就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目的;连词,表修饰。D.连词,顺承;连词,表修饰

11.A

12.D文中对“朔望”“竟被害”理解不当

四、13.(1)“悉”(都)“俞”(应允)“负累”(负担)“安其新业”(安定地从事他们新的事业)各1分,句意通顺1分(2)“素”(向来)“惮”(害怕)“重”(加重)“械”(用枷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点击显示
【文言文范忠贞传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09187/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