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双探究的慧眼──教学《西门豹》有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
当我看到教科书目录时,那“西门豹”三个字又钩起了我的童年的回忆,记得那时第一次看到这三个字,我脑海里就立即跳出了素有动物界“短跑冠军”之称的豹子来,然而,当我学了课文后才知道,“西门豹”是一位除暴安良,受人爱戴的地方官的名字,他为何要取这样一个怪名想必有他内在的涵义。
教学《西门豹》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看文本,而是直接板书“西门豹”让学生说说看到这几个字的第一感觉。正如我所预料的,很多同学们都认为那是一种稀罕的动物──豹子。我又让同学们猜测“西门豹”这几个字透出的涵义。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各抒己见:有的说这个名字透出威武,透出凛然正气,能让坏人闻身而逃;有的说,这个人肯定胆识过人,不然现在就没人称胆大的人是“吃了豹子胆”啦;还有的说他曾在电视中看到一个“西门大侦探”的栏目,猜想这个人叫“西门豹”的人也能像西门侦探一样明察秋毫,为民解忧……
当现量的西门豹成为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的“前结构”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西门豹,你能从老大爷的话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引领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西门豹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邺,临危受命。
学生充分朗读后娓娓道来:
生1:从老大爷的话中可以得出地方官和巫婆是串通一气来骗钱的。
生2:说明那里的老百姓虽对河伯娶媳妇一说怨声载道,却也深信不疑。
生3:说明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被巫婆迷信,被官绅诈骗。
生4:我还看出当时的邺几乎没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了,她们害怕厄运从天而降,纷纷和家人远走他乡了。
生5:巫婆和官绅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可以看出邺是一个非常繁盛的地方,那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祥和,而现在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让人痛心。
生6:也许老人对故土特别有感情,他生在这里,活在这里,他希望永远和脚下的土地在一起,或许他心中还存在着那么一丝希望,希望魏王能体察民情,派清官到邺,让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幸好,他终于盼来了西门豹。
我见机抛出另一个问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
学生抓住“巧妙”研究课文中的例证,交流十分活跃,最后取得了“六大巧妙”的研究成果:
巧妙之一:借口新娘不漂亮,救下新娘。
巧妙之二:借口跟河伯说一声,处死了巫婆。
巧妙之三:借口去河伯那里催一催,处死了官绅头子。
巧妙之四:借口恭候河伯回音,教训了其他官绅。
巧妙之五:借助为河伯娶亲,教育老百姓破除迷信。
巧妙之六:借助这件事发动群众治水,开凿渠道。
真可谓收“一石六鸟”之效,抓一个妙,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有效深化了探究之成果。
这一节课我觉得做得最成功的地方便是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古人云:“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在语文教学中,崇尚学生自己的“得意”,“会意”,和悟性,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生活的灵动,自由和独特,这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也是我“上下而求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