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堂五首(之五)》《纵笔三首(之二)》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5-02-10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29.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
答: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点击显示
【苏轼《南堂五首(之五)》《纵笔三首(之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 阅读附答案
大鼠阅读答案
“神七”技术设计揭秘 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余光中《乡愁》阅读题及答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阅读答案
《稻子》阅读答案
草木无情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儿子的创意》阅读答案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阅读答案
“一包花生”阅读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12630/
上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答案
下一篇: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