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
教学分析
2025-02-24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请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接下来,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点击显示
【《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相关文章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说课稿
谈谈对初中生作文的批改
小学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堂实录
中学文学教育纵横谈_语文论文
家长坚持检查作业,孩子扎实学习语文
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多读精导,悟深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12795/
上一篇: 《再见了,亲人》导入语设计
下一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八》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