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

教学分析   2025-01-27

【教学依据】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中,他最终咬死了狼。最后,他被捕鲸船上的人发现并因此获救。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小说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无论是会吞噬你的荒野,还是会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们。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这篇小说的情节固然扣人心弦,但对于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阅读小说时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这两点上,而应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上升到感受人性、关注自我的新高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文学的本质来说,文学即“人学”,真正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文学创作者总是力图在作品中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反映人类对自我的各种思考和认识,挖掘人性的各个层面。那么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在情节之中去探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这些心灵体验有些可能是读者经历、品尝过的,有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陌生、崭新的世界,但都能使读者在阅读中认识人性,认识自我,从而不由得开始思考“生命”“人生”这样深刻、厚重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是促人自觉反省,助人心灵成长的高层次阅读,才不辱文学之使命,回归到了阅读的本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弄清小说的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仔细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尝试用思辨的眼光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比较阅读,以拓展阅读积累的视野,感受作品深层的文学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艰险的处境和多厄的命运,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用合作的方式,探究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力量,体会到要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并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这一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让学生在阅读经历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品味和反思加以实现。

〖教学方式〗

1、初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时,鼓励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过程中,捕捉到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获得初次审美体验,小说的主题也随之凸现出来。

2、营造交流的氛围,学生畅谈情节的动人之处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的内容,通过品读体会,学生再次经历心灵体验,开始思考关于“生命”“人性”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加大课堂的容量,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经验,进行有创意的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构思〗

1、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尤为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爱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进入了小说的天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

2、把握情节,领悟主题:

学生读小说时往往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之处,在通读一遍小说把握情节之后,回过头细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通过品析,领悟小说讴歌生命的主题,感受到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力量,体验到生命强烈的存活欲望,认识到“人”的伟大。

3、细读品味,体会心理: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向心理描写,在仔细品读的同时,尝试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在想像体验中做一次心灵之旅,体会主人公在生死边缘顽强抗争的人性力量。

4、加深体验,掌握方法:

上一环节学生受到启发,明白了读小说除了看情节发展外,更应关注人的命运、人性的表现,再次回忆自己读过的小说,重新体会印象最深的心理描写内容,发现新的阅读乐趣。此环节中教师参与进去,师生同读同讲,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更鼓励了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

5、合作探究,创意阅读:

开展小组的合作探究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学鉴赏审美水平。

【课堂实录】

一、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在课外阅读中你们都读过哪些中外著名小说?

(由学生的阅读经历导入,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竞说”的氛围中,兴趣被激发,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

(学生自由发言,如数家珍。内容略)

师: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真是很丰富啊,那么在你们读过的这些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那一个呢?

(学生竞相发言。)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简·爱》中简在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地对罗切斯特说(充满激情地朗诵):“你难道认为,我会甘愿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学生热烈的鼓掌)

(学生不仅能复迷故事情节,还能背诵一些名著片段,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积累,而这又是要长期培养才能达到的,从中可以探察到教师平日引导和培养的成效。)

二、把握情节,领悟主题

师:看来,精彩的故事情节总是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看看在这篇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情节又是哪一个?它为什么打动了你?(学生自由阅读,体会后交流)

生1:最打动我的是文中的“他”躺在海岸上等待病狼来舐他这一个情节。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壮,两个同样虚弱的生命,为了那一线生机,消耗着各自的耐心,渴望生存,到了最后已演变成了拼搏的本能,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伟大,又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渺小,但正是渺小与伟大碰击,才演化为悲壮。

(通过选读、细品,学生已经把握了小说的主题。)

师: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因为拥有强大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而从远古走来、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和财富。

生2: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为了生存,吮吸骨头以及把骨头砸成酱吃的这一情节最能打动我,尤其是“衔”“残余”“使劲”“吞”这几个词深深的使我震撼了,我感到,虽然他只是在维持一个随时都可能丢失的生命,但这样的举动表现了主人公无比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师:你说得很对!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入,也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这是一篇弘扬热爱生命的赞歌,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强大得让你惊叹。不管面对会吞噬你的荒野、野兽,还是饥饿、疾病的折磨,这种能量都会支撑着你勇敢地战胜它。同学们还读到过类似的人或者动物求生的故事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讲述同类故事。内容略)

师: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之坚强?这是我们读了这类故事以后要掩卷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再重读一遍《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去寻找答案。

(细读品味,体会心理。)

师:一般人读小说,最爱看的是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忽略甚至跳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大量并且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重读小说,人物的哪些心理活动打动了你?打动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体会后交流。)

(部分发言内容略。)

生1:在这篇小说中,有一段写主人公醒来看到身边的事物,看到河流、小山、大海和船,但他以为这些都只是自己的幻想。透过这一段,可以想像到主人公当时早已麻痹的心态和绝望的情绪,由此又可见,主人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做不可做到的事,却不轻言放弃,执著顽强地求得生存!

生2:令我感动的心理描写是“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这是主人公看到已死的生灵而由彼及此的哲思。主人公是极度矛盾的,对死与生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过了这心理的难关,之后的目标便是为生存下来而奋斗,这更突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更多学生发言内容略。)

师: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他却没有甘心就死,他选择了抗争。小说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生命,与人类同在,它赋予人精神、意志、理想、智慧!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它都会与我们同在!(学生热烈鼓掌)生命,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与小说同题的诗歌。(幻灯演示诗人食指的诗歌《热爱生命》,学生小声吟诵)

生3:老师,我还想起以前读过的诗人汪国真写的《热爱生命》。(生诵,有学生跟着齐诵,教师也加入进去。诵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为齐诵的场面热烈地鼓掌)

(师生齐诵,气氛达到了高潮,还能看出平时积累的丰富与扎实。)

师:是啊,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并且要敢于胜利!不是吗?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祈愿。我们受苦、受累、奋斗、挣扎,我们亦享有诗歌、阳光、自然和亲情。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历程。

(教师适时小结,一番话诚恳热情,语重心长,不落痕迹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深体验,掌握方法。)

师:通过品读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思想上有了深刻的感悟,获得了丰富的心灵体验和成长,这样的阅读体验在同学们以往的阅读中可能未曾经历过,让我们重温自己爱读的那些小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新体验。

(简单的一句小结之后,将思路引向纵深,过渡很自然。)

(教师做精练小结后又自然的结合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做同类题材文章的比较阅读,提供了一种阅读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的探究作了铺垫。)

(不少学生翻阅读书笔记本或摘抄本,思考后争先恐后地发言)

师:同学们已经身临其境与小说中的人物作了心灵的交流和对话,甚至跟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了,能真正把小说读进去,固然很好,但咱们还要能走出来,与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关注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灵成长。那么在你们的阅读经历中,有过和小说人物感同身受的体验吗?

(学生略作思考,开始踊跃发言。)

生4:我记得《鲁滨孙漂流记》中有一段简单的话:“我突然感到,那个孤寂的我时刻都想离开的地方是多么可爱!我离开它是一个多么失误的举措呀!此时此刻,我心中最大的企盼便是能回到它的怀抱之中,过那种平静的幸福生活。”这段话与我的心灵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我和家人争吵并夺门而出时,在离家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让我很后悔。我感到对我最好的还是我的家人,最温暖的地方还是我的家。

(这样的自主思考,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更多学生发言内容略。)

生5:我想起《鲁滨孙漂流记》中有一段内容:“我紧跑一阵,双脚终于踏陆地,一鼓作气,攀上岸边的岩石,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心也像一块石头落了地。此刻,危险已离我而去,我的心中充满死里逃生后无法形容的狂喜!”我突然感到,生命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平时,许多人都轻言生命,说一些不珍惜、不尊重生命的话,但真正当我们面临危险,生死未卜时,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凌驾于精神和灵魂之上的。

(合作探究,创意阅读。)

师:同学们读小说非常有心得,更可贵的是对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审视,藉此重新认识了自我,这一点可能你们在以前读小说时没有想到吧。中国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就是在鼓励人们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怎么认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现,原来读小说不仅仅是消遣娱乐,在小说中也能成长。同时也启发了我们,读小说也有多种读法、多种发现呢。那么,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一下,今后读小说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尝试新的读法,获得新的阅读乐趣和体验呢?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共同的学习者。)

(思想的碰撞,常常引发智慧的火花。)

(教师也参与进来,师生同说,这表明在新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这样的小组探究活动训练有素,已经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氛围。教师再巧妙地由阅读引向综合性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生1:我们小组都很气愤,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家,像鲁迅、冰心等等,可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就从没有奖给中国作家呢?我们想比较一下,那些得了奖的外国小说,到底好在哪里?

生2:我们小组探究认为,所谓“无巧不成书”,很多小说都有情节上的巧合,作家是怎么设计这些“巧合”的,我们很感兴趣,想探究一下。

(更多学生发言内容略。)

师:这些探究的课题都很有意义,不是课堂上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探讨清楚的,我们把这个任务当做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各个小组课后继续探究下去,并将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探究最有成效、收获最大!

【教学反思】

1、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说阅读课,也是学生几年来课外阅读的一次“汇演”课,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阅读积累的成效和文学作品鉴赏的水平,在这次课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经历、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还因势利导,开展综合性学习──如何多角度地阅读小说,这样就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其实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我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渔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2、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在教学时,我着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始终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唤醒了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人文气息。

3、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本课的学习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放射出来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灵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获的喜悦,可谓是师生各得其乐,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愉快!

点击显示
【《热爱生命》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1557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