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
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
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七(nin)粘合(niān)什刹海(sh ch)
菜圃(pǔ)空旷(kung)橘子(j)辜负(gū)
2.字形
3.词语
俊伟:清俊雄伟/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5.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6.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一、导入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二、作者介绍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正红旗。母亲马氏,贫苦出生,正黄旗。(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
三、解题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北平。(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四、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36节)景物复杂有边际(形散)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其它地方
2.怎样写
(1).上海、天津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形散)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四大历史都城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对比衬托手法
(情) (情)
我真爱北平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神聚)
(2).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例: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俏皮,但通过这两件典型的事物的对比,透射的是老舍对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有老舍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例: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也没有自怨自艾,仅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
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朴素中蕴含典雅。
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令人回味无穷。
句式灵活,整句的运用,使语言抒情味更浓。
3.为什么这样写明确:《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4、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
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答:此句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爱。
②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答:本句在突出北平的与众不同时,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5、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小结:1.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2.给我们写作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就一些具体的人、事、物写一篇有关家乡的散文,要做到言之有物,真情流露。
附板书设计:
景物 俊伟 上海、天津(情) 复杂有边际 巴黎 (情) 我真爱北平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四大历史都城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其它地方 (神聚)(形散) 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