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对各年龄段的别称
综合知识
2025-02-23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有很多的差别。下面是字典语文网的编辑古代对各年龄段的别称,供参考。
婴儿期,古人称为”孩提”,比如在《孟子?尽心上》有记载: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年岁稍长,可以称作“黄口”,有古话云“黄口小儿,不足信焉”,就是说,三到五岁孩子的话多是信口而发,没什么逻辑和事实根据。
八岁以前稍懂事的孩子处在“垂髫之年”,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可以不束发,任由头发下垂。过了八岁,儿童的头发束成一髻,因此,这时期又被称作“束发”。
豆蔻年华,多时形容十三四岁的女孩,而到了十五岁,因女子到了行笄礼之年,所以又称为“笄年”。
男子到了二十岁,可以称作“弱冠”,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子要行加冠礼以表示成年,考虑到那时的男子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曹植在诗中写道:“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一般认为,“结发”是初成年的别称,此时的年龄约处于22~26岁,应该属于男女青春飞扬的时期。
因一句“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所以,三十岁又称为而立之年。
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因此,“不惑”、“知命”就成了这两个年龄段的别称。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
古人寿命少于今人,因此,到了七十岁后,就可以称“古稀之年”,活到八九十岁的老者,就有幸称作“耄耋”(mào dié)老人。
高寿者能活到一百岁的话,就要称为“期颐”(ji yí)。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对各年龄段的别称的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字典语文网希望给各位考生可以日日有进步。
点击显示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对各年龄段的别称】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7
斯拉夫人过圣诞节节期
作文审题实用的技巧 克隆法
高考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2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字词知识点:难读字例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作者是谁
[文学常识]词牌名全集(一)
语文备考:盘点高考中出错率最高的字词
2021年中考语文字音字形专项练习(7)
2015—2016高中语文科目必背篇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23296/
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