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其一) 教学设计
悯农二首(其一)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认识“粒、夫、饿、死”4个生字,认识部首“食字旁”。
2通过老师范读或跟着录音,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4个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听录音,朗读古诗,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悯农二首(其二)的这首古诗吗?能背一背吗?这首古诗让你懂得了什么?
生:农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们要爱惜粮食!
师:是啊!农民伯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要学《悯农》的第一首。
2出示课题。
二 读通古诗,学习生字。
1 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出示:春种和秋收图。
师: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吟诵古诗。
师范读古诗。
师: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季节?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刚才说的内容,诗人李绅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 学习生字“粒”。
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诗中说“一粒粟”“粟”就是一种谷物,去壳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们吃的“米”差不多。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粒”?(一粒糖,一粒纽扣,一粒石子儿… …)
师:是啊!凡是小而圆,颗粒状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上“粒”。
(2) 理解古诗意思。
师:你们看,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到了秋天,就会有许多收获,他们收获了什么啊?
生:粮食。
师:是啊!“万颗子”就是指许多粮食。
朗读这句,边读边想,为什么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啊?
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师生互相诵读古诗,体会农民的辛苦。
师引: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
生读:春种一粒粟
师引:经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
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引:到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
生读:秋收万颗子。
2 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学习“夫”“饿”“死”。
夫:与“天”区别。
饿:学习新部首,食字旁,积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死:找反义词:活。
(2)看秋收图,师讲解:尽管四海之内(也就是天下)没有荒废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粮食都被当时不劳动但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夺走了,虽然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动,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
(3)带着同情农夫的心情朗读句子。
三 巩固生字,背诵古诗。
1 对对子。
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教学效果反馈 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诗时,我通过让学生看春种和秋收的画面,加入《锄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农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通过讲解,让学生朗读表现农夫的可怜以及对他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