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发现和感受──《影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一年级语文课,学习儿歌《影子》。
我和学生一同来到操场上,此时正值初冬,尽管阳光高照,仍不免有些寒意,但学生们却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勃勃。
师:“请男女生各自站开,男生站在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女生站在树荫下玩一玩,然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左看看右瞧瞧,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
生:我觉得站在阴凉处有些冷。
生:太阳底下很暖和。
生:我看见站在阳光下的同学有影子,可我没有。
生:我发现我转动身子,影子也会动。……
师:小朋友们很会观察,现在让我们一起在太阳底下做游戏吧,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小组到阳光下做游戏,老师先后到各组参加活动。)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有新发现吗?
生:刚才我跳起了舞,影子也跟着我跳舞,太有趣了!
生:我的影子学着我打拳呢!
生:我看太阳时,影子在我后面!
师:那你怎么看见的?
生:我偷偷地看呢!
生:太阳在我左边,影子在我右边。
生:我向太阳走,影子也跟着我走。……
师:是啊,影子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形影不离”说的就是我们和影子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你们和影子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吧,说给大家听听。
生:早晨,我去上学,影子好长好长;中午放学,我发现影子变得好短好短。
生:下课了,我和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发现有一群影子也在做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阳光下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现在,老师奖励你们一首儿歌。(师生诵读课文《影子》)
【反思】
《影子》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一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的。如果让学生端坐在教室里,认认生字,读读儿歌,说说诗意,学生也不难接受,但感受不会很深,走出了教室,别说是儿歌里蕴含的意思,就连儿歌本身,都可能被抛在脑后。如何让如影随形的“影子”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观察兴趣,从而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是设计这节课的最初目标。
“构建开放的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它呼唤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带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课堂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开放了学生的心灵。没有了老师一本正经的滔滔不绝地讲,没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死气沉沉地听,没有了老师故作高深地问和学生挖空心思地答,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舒展,我们收获着鲜活的思维,多彩的想象,灵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