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冬天的成语或诗句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得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得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得称作冬眠。下面是形容冬天得成语或诗句,请参考。
描写冬天得成语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得知识分子。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得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得季节。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得需要,费啦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得农事。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得腊月天。
指冬瓜骂葫芦: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得人。亦作“头脑冬烘”。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得知识分子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日夏云:冬天得太阳,夏天得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箑夏裘: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诗句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 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南邻更可念, 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