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4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说"避讳"
课后练习
2025-02-11
在封建社会里,臣下或晚辈不准直称国君或尊长的名字,说话或书写时若遇到同国君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眼必须回避,这叫避讳。
避讳主要有三种办法。(1)省字。即把要避讳的字省掉,或用“某”“荠”来表示。如唐人许景先的曾祖父本名世绪,而《新唐书·许景先传》却写作“景先曾祖绪”,这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了省字(省去“世”字)的避讳法。(2)改字。就是把要避讳的字用同义或近义的字来代替。这是古人用得最多的一种避讳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把“民风”改写成了“人风”(“民”与“人”同义,这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的是改字的避讳法。(3)缺笔。这是唐代才有的,指把要避讳的字减去一两个笔画。《红楼梦》中有一个细节,说林黛玉写字遇到“敏”字往往少写一二笔(因为她的母亲姓贾名敏),用的正是缺笔的避讳法。
隋唐时,不但要避讳同君主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而且连音同或音近的字也要避讳(这叫避嫌名)。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李贺,就因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而终生不能“举进士”。尽管当时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韩愈专门写了《讳辩》,多方为李贺辩解,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丝毫未能改变诗人的命运,李贺只活了27岁便在抑郁中辞世。
点击显示
【备战2014中考语文古诗文文学常识之说"避讳"】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练习及答案
2006年一2011年,湖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赏析汇编解
北师版小升初语文试卷
五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比喻和拟人
《故宫博物院》学法指导
西安音乐学院附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
《祖父的园子》探究感悟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26331/
上一篇: 《琵琶行》课文译文
下一篇: 小学生四年级诵读美文:爬山虎的脚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