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下 第29课《列子二则》课件 教案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扬布打狗》
一、学习目标:
1、懂得寓言的特点及两则寓言包含的寓意。
2、认识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能只注重现象。
3、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4、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进而拓展延伸。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一、 导入
二、简介作者
三、研讨新课
1、请为加点的字注音。
杞( )崩坠( )躇步呲蹈( )舍然( )
2.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
(3)奈何忧天崩坠乎:
(4)因往晓之:
3、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3)奈地坏何?
(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齐读课文
五、问题探究
1、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知”者的话你赞成吗?
提示:结合生活实际来深入评析杞人的行为。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从环保的观点来说,还是有理由的。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2、“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明确: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3、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你的看法。
4、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在担忧,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联系周围环境谈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5、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
提示:结合实际谈现象,建议要言之有理。
6、《杞人忧天》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六、课文小结
通过对课文《杞人忧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似乎是“傻子”的杞人。但从现在看来他却是一位多么有远见的人,让我们为今天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第二则《杨布打狗》寓言故事
一、 引入
二、研讨新课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天雨,解素衣 雨:下雨。
②岂能无怪哉 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③缁(zī):黑色。
④衣素衣而出 前“衣”用作动词,“穿”的意思。“素”是白色的意思。
⑤迎而吠之 冲着(杨布)大声叫唤。
2、译出下列句子
衣素衣而出。
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三、问题探究
1、《杨布打狗》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2、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杨布之狗这样的现象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普遍现象的?学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提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提倡有个性的观点。
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提示:认识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能只注重现象。杨布的狗只见主人白衣出去,回来见穿黑衣的人就不知是主人而大声吠叫,它只是看清了人身外穿的衣服即表面,而未认清这穿黑衣的人的本质也是自己的主人。
四、课堂小结
《杨布打狗》行文虽短,但词语不重复,富于变化。故事虽小,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让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学习寓言,应以分析寓意为主,寓意也不可拘泥于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用一固定答案限制自己的思维,应从不同角度分析。
五、布置作业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