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总复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2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2

总复习   2024-11-30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2

(三)“分析综合”的解题及应对策略:

1.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分析作品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

(2)注意文意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

(3)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一旦把握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了。

(4)善于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这些标志包括:①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它们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②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它们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③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它们在全篇中或是纽结全篇、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要意。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就会变得清晰明了。

分析文章结构用语:①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②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④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谋篇布局技巧(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及其作用

主要有篇首作用,篇中段落作用,结尾的作用及线索的作用,这类试题往往结合修辞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设题,是近年来命题的一大热点。

(1)、篇首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如:

①(05年广东卷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解析】先明确运用了何种手法,再分析其作用,最后答“开篇”的作用。

②(05年重庆卷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

【解析】题干中的“对全文结构安排”提示考生要着眼全篇答题,写南北建筑文化的异同,既为下文的城市趋同化做铺垫,又形成了对比。

(2)、篇中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

(04年天津卷第20题)从全文看,“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①在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命,诗意地看待生活。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解析】关键是要确认“这件事”在文中的位置:最后一段的开头。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的议论,内容上概括了作者对生命及生活的思考。

(3)、结尾的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如:

(05年北京卷第2l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案】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4)、线索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如:

(05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忧愁、焦灼、焦虑、忧虑。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解析】第一问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问关键要明确这是一条情感线索,因为这几个词语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一、二、五段,“伤心”在最后一段,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贯串文章始终,自然是一条线索,然后答线索的作用。

2、概括作品主题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概括”含义一是归拢并使之有条理,二是概括具体内容。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将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和概括,并按一定的条理表述出来。

例1:2008全国卷1《阳关古道苍凉美》第14题:“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参考答案】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这道题可以筛选并整合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信息作答。】

例2: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这一题也是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写作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对全文综合分析,逐层深入,方可得出答案。答案为: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广阔,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想象和联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说,散文的表现手法,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题:(1)作品浓烈的情感分析。(2)作品如何进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的抒写。(3)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运用手法的效果怎样。

例3: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此题就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这句话是关于麦收的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分析鉴赏其作用。答案为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例4: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文章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第一问要从第一段看,这里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第二问要从全文着眼,从情节发展入手来回答。因此,答案为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点击显示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策略2】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26456/
总复习推荐
热门总复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