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
知识扩展
2025-02-24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1、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评议,补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 教师总结
4、 感悟朗读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学生评议
(4) 练读
(5) 感情朗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之一,放飞蜻蜓,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显示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次收留”之妙
含羞草
读书是一种回味
《解读时间—横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之一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美人鱼背后的坚强民族
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邓小平舌战英相
爱国歌四章
城里人·乡下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26558/
上一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五)
下一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爱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