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之四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之四

教案设计   2025-02-11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知识目标:

⑴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⑴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⑴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⑷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⑸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

⑴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

⑴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点击显示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之四】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27104/
上一篇: 大海睡了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