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时代
18世纪气球的诞生,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愿望。然而乘坐气球飞行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风,且难以控制。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在气球上安装“舵”、“帆”,并在下面系上小船(起先是圆形的,由于空气阻力大,后来又改为雪茄形),进行飞行试验。虽然方向控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没有动力,速度问题并未解决。后来随着蒸汽机、电动机的出现,尤其是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实用的汽油机,这可为飞艇提供动力装置。此后,一种靠充气产生升力、由发动机推进、可驾驶其向任意方向飞行的飞艇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第一艘接近实用能操纵的飞艇是法国人亨利·吉法尔于1851年制造成功的。该艇长44米,直径12米,体积为2499米3,它由功率为3马力的蒸汽机转动三叶螺旋桨驱动,外形好似一支“雪茄烟”。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把氢气充入气囊,驾驶这艘飞艇,从巴黎郊外跑马场起飞,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了27公里,由巴黎飞至特拉普。这次飞行虽未能返回原地点,但创造了世界上飞艇第一次飞行的纪录。
然而硬式飞艇的出现,才使其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所谓硬式飞艇,是指由金属、木材等制成框架,再在表面蒙上蒙布的,靠完整的骨架结构保持外形的飞艇。骨架通常是圆形的。由纵梁和连接纵梁的横梁构成,里面装有很多的充满气体的小气囊,有的多达16个,这种飞艇可载重几十吨。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硬式飞艇是由德国的齐伯林伯爵于1900年制造成功的,定名为
LZ-1号。该艇长129米,直径11.6米,框架由一根纵向龙骨,24根木桥条、大量的纵向和径向的张线组成,框架外面蒙有防水布,分前后2个舱室,各装有16马力的发动机。艇内有16个气囊,容积为22500米3,载重量为8700千克,总升力达13吨,升限为2500米。
齐伯林自制造出第一艘硬式飞艇之后,又与他人合作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制造出了129艘各型飞艇,大大加强了德国的军合力量。后来由于飞机的蓬勃发展,影响了飞艇的制造和使用。1937年
5月
6日,德国巨型飞艇
LZ-129“兴登堡”号(该艇长244米,最大直径39.65米),在飞抵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上空准备系留停泊时,尾部突然起火并点燃了氢气,飞艇焚烧殆尽,35入不幸遇难。
在战争时期,作为新技术之一的飞艇不可避免地被应用于军事用途,它主要用于军事侦察,炮火定位,海岸巡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后,相对于飞机性能的飞速发展,飞艇却进步不大,缺点也越来越突出,逐渐被挤出了空中舞台。
然而近些年,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艇又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同飞机相比,飞艇显得大而笨,操纵不便,速度也较慢,易受风力影响;但飞艇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可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且不因此消耗燃料,噪音小,污染小,经济性好,而且随着飞艇广泛使用了氦气填充,安全性也大大改善。根据计算,用飞艇运送一吨货物的费用,要比飞机少68%,比直升机少94%,比火车少一半。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又重新开始研制飞艇,集中了90年代先进技术的现代飞艇新型号不断涌现,如英国的“哨兵”系列,德国的LZ
-07,俄罗斯的“科学静力”系列以及中国的“中华号”等等。现代飞艇在现代空中勘测、摄影、广告、救生以及航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