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长江源头行》
长江源头行
杨凤栖
万里长江,波浪滔天。你可曾想过:这不尽的江水是从哪里来的?这条哺育我们千秋万代,灌出青藏、巴蜀、南韶、楚吴等地辉煌文化、滋润我们五分之一土地的大江发源在何方?经过几年的考察,科学工作者终于弄清了,万里长江发源于西藏和青海交界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的万年冰河中。
长江源处在青藏高原腹地,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人烟衡少。多少世纪来,由于没有认识它的真实面貌,在江源地区的藏族同胞中,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远古时候,玉皇把一只神牛犊降落到青藏高原上,指令它在这广阔无垠的高原上啃完青草,踏平雪峰山峦,使它变成一片砂砾。可是,神牛犊违背了玉帝的旨意,却从它的鼻也中喷出两股清泉来。清泉象甘露,滋润了草原。顷刻,草原显得格外美丽,格外妖娆。玉帝知道后,十分恼怒,指牛为石。而顽强的小牛犊不屈不挠,当它变成石头后,仍从石逢中喷出两股清泉。这两股潺潺的流水,汇集了千万条小河流,成了万里长江的源头。至今,这条河流人们叫它通天河,藏族人民称为直曲。“直”,藏语意为牛犊。实际上,通天河不过属于万里长江的源头。至今,这条河流人们叫它通天河,藏族人民称为直曲。“直”,藏语意为牛犊。实际上,通天河不过属于万里长江的上游河段,离长江源还很远很远。美丽的神话总是令人神往的。人们不断地寻找这块神牛石。唐代,地理志上就有“江出犁牛河”的记载。到了明代,又有许多著作提到:“金沙江源出吐蕃共龙川犁石下,谓之犁河。”清朝齐召南《江道论》中更描绘得神乎其神:“犁牛河出西藏卫地之巴萨通拉木山东麓,山形高大,类乳牛……”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误把传说作为现实,是不足为怪的。
的确,要到长江源头谈何容易,当我们告别了沉浸在春天里的兰州城,来到格尔木后,便翻上了“横空出世”的昆化山。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青藏公路一端的重镇温泉。然后离温泉向西,直奔源头。到那里,可就是荒无人烟,一大片沼泽了我们就改乘马匹。艰难的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万千辛苦,但神奇的大自然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看呵,格拉丹科雪峰已映入我们的眼帘了。
格拉丹冬雪峰,海拔高达六千六百米。藏语的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看哪,格拉丹冬,冰峰林立,冰川纵横。四十多条冰川象玉龙飞舞,高耸着向外飞去,真是气吞山河,气象磅礴。它夏日消融,冰水横溢,成了哺育伟大长江的不尽之源。
因融溶作用,长江源头的冰川的冰舌部位,形成了奇异华丽、姿态万千的冰塔林。大自然真象一个能工巧匠,把自己打扮得那么艳丽啊。这些冰塔林顶天立地,又互相依倚,组成了长江源头的一排排奇阵,使人感到变化莫测。我们真象走进一个神话般的水晶宫里。身旁雪白的冰林银光闪烁,脚下云雾缭绕,好似琼楼玉宇,犹如仙境幻影,突然,只见洁白的雪峰上涌出团团鸟乌云,蔚蓝色的天空顷刻间变成一团漆黑。眼前的美景不见了,只见雷声大作,电光闪闪,狂风夹着豆大的冰雹,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狂风扯着我们的衣袖,冰雹象无数条鞭子朝我们身上猛抽,厚厚的鸭绒衣全淋湿了,个个成了落汤鸡。真是多变的高原气候呵!人们常说,地质工作者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工作千辛万苦,但当我们用地质锤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领略大自然的各种奇景时,又谁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呢?
为了寻觅长江的第一股流水,为了测定长江源头的水流速度,我们天天在冰塔林中穿行,在雪崖上登攀。我们沿冰川走到冰舌尾端,只见冰川峭壁耸立,冰崖如墙,有的竟高达二十多米。其下部由于夹带泥沙,冰崖颜色上白下黑,层次分明。冰舌顶部融水沿冰崖凹处泻下,形成一股股细水瀑布,宛如一条条银亮的飘带直向山下飘去这些飞瀑的溶水汇在一起,形成无数条小溪。冰川和岩石的交替区,容易吸热,融溶更为剧烈,只见潺潺流水,布满了整个长江源头。听着这叮当作响的淙淙流水,望着布满了整个长江源头的的涓涓细流,油然产生了短暂的怀疑:难道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就是起源于这里么?是的,这股股瀑布,这涓涓细流,就是万里长江的第一股流水,虽然是那么细小,但它不畏千山万壑,开始了万里征程,迈开了坚定的步伐。这可能也是长江伟大的所在吧。流水虽然是那么细小,但它把美丽富饶的表藏高原和祖国名川大江连了起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面对着雄伟的长江,写下了千古绝句。但有谁育万里长江的冰峰雪岭,对发源万里江河的壮丽山川写过一句赞美的诗句呢?只有在今天,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才有可能涌出提示长江源头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