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解释
综合知识
2025-02-20
“姓氏”解释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点击显示
【“姓氏”解释】相关文章
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
2016年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
古代官职名称
小学生写作技巧分享:写人作文
201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高频字词
高考语文必背答题中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12)
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2017:《过零丁洋》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公输原文及翻译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西昆体特点及代表人物
高考语文巧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31605/
上一篇: 2017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常用多音字汇编
下一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春望》
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