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
1.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
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横眉冷对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5.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例: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6.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可连续,也可以间隔出现)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7.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一: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
例二:就是我活到八十岁,胡子三尺长……
8.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9.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10.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11.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2.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13.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4.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