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罗婵老师《爷爷和小树》的教学
教学分析
2025-02-12
今天有幸在滩子口小学听了罗婵老师执教的《爷爷和小树》和滕强强老师执教《窗前的气球》两课,收获颇多,现谈谈自己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看法。
首先谈谈罗婵老师执教的《爷爷和小树》一课。《爷爷和小树》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罗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版块:一、谈话导入、二、生字复习、三、感知理解课文、四、总结,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整堂课最大的闪光点是老师亲切的教态和对学生的关注。但就细节上我想提出自己一点看法与罗老师商榷。
1、这篇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非常适宜孩子的朗读,那么我个人觉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根基。罗老师的这堂课也重视了学生的读,但从效果上看,读得还不够,读得没有明确的目的,读得还缺少层次。在学生还没能很好的读通课文的情况下就开始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一头雾水,当然不能回答老师的提出的“小树长在哪里”等问题。罗老师很好的抓住了本课的一些关键词如: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理解词语后若能带上感情再读读课文不是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吗?在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后,若能变琐碎提问为语言训练让学生用绿色的(),暖和的()说话,不是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效果也会更好吗?
2、罗老师在理解课文上提出让学生就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孩子,似乎拔高了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提问仅仅停留在字音上,最终的学生提问变成了老师提问,而一年级的孩子又不认识字,要学生就大屏幕上一下出现的几个问题讨论交流,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到底讨论什么。
点击显示
【评罗婵老师《爷爷和小树》的教学】相关文章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一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说课稿
《江畔独步寻花》教后反思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
《古诗两首》作者简介:袁枚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堂探究
《狮子和兔子》课后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32374/
上一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