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砖家”》李日......阅读附答案
专家和“砖家”
李 日
①现代社会的专家是多多了,各式各样的专家像过江之鲫,密度非常大,走路若不小心,一脚下去可能踩到两三个。因为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个像产品一样的QS,巫婆神汉可称周易专家,关于小学生吃冰棍之危害的就是教育专家,关于洪都拉斯或者梵蒂冈蚂蚁进出口的就是国际问题专家,关于打翻油瓶之责任认定问题的就是法律专家。若有人出了大价钱多发表了几篇,那他就是大师了。
②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别的先不说,单是各类广告、宣传中出现的专家,比如在医疗广告中,这些专家最初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是期待和信赖的,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专家华佗扮相的背后是天大的骗局,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如此千钧重创,从此打死也不相信什么专家了。专家的成分如此复杂,公信力如此苍白,因此专家被定义为“挨板砖的家”。可即使挨板砖,“砖家”们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只要板砖砸不死,“砖家”依旧笑春风。
③一颗老鼠屎,搞臭一锅汤。人们对于专家的芥蒂首先来源于有些专家的自贱。但因此就排斥所有的专家,那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专家也是一个群体,有的确实在蝇营狗苟,但不能否认还有一些正直的专家,他们只是为了公理和公利。因此不问青红皂白,戴着有色眼睛,一竿子打倒一片,在专家问题上虽有情可缘,也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④报载,郑州举行公捕大会,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消息一出,全国上下欢呼一片。而此时一位法学博士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场合说了恰当的话。他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根据“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最终宣判前,犯罪嫌疑人除了在羁押期间被剥夺人身自由外,还享有所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对其名誉权、稳私权和人格尊严,司法机关都有保护之义务。在这样的法治原则之下,对嫌疑人的示众和公开逮捕,有悖司法精神的本意。
⑤这位博士的看法立即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砖头”,估计现在已经很受伤了。按理,博士的话真的没错,他希望任何公民和组织都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办事,任何违反法律程序的事情都是要避免和纠正的。这是从现实开始中国法制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和习惯。然而,许多人一方面抱怨法律的不公,一方面却为打破司法公平的行为喝彩欢呼,这是一个悖论和笑话。
⑥沙石里面掩埋着金子,但金子的数量总是很小,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不加选择,不加辨析地一起倒掉,我们将永远得不到宝贵的东西。同理,“砖家”群里有专家,但是专家确实不多,我们还是耐着点性子,在对“砖家”“死啦死啦”的心情的时候,对专家高抬贵手、高看一眼吧。
1、以“专家和‘砖家’”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作者列举了种种的“专家”,有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例使用举例论证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专家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些专家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概括论题。(大意对即可)
2、说明生活中的“专家”太多了,为下文论述专家中的“砖家”作铺垫。(大意对即可)
3、示例:举法学博士反对在郑州举行公捕大会从而遭到人们打击的事例,准确地证明了公众对专家存有芥蒂之心。(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4、我们还是耐着点性子,在对“砖家”“死啦死啦”的心情的时候,对专家高抬贵手、高看一眼吧。(大意对即可)
5、示例:我遇到过“快速记忆专家”、“作文专家”、“英语专家”“赏识教育专家”等等。这些专家主要是给我们讲解一些学习的方法。通过试听,判断他们的真伪。通过实践,判断他们的水平。真专家我会尊重他们,并将他们推荐给同学,假专家我要揭露他的丑恶嘴脸。(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