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赤壁赋》导学案9(教师版)

《赤壁赋》导学案9(教师版)

教案设计   2024-12-22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赤壁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背景介绍

关于古代文体——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言志,艺术上重铺排、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在发展史上,赋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四个阶段。其中,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

关于《赤壁赋》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浏览黄州的赤壁矶,相继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赤壁赋》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虽身处逆境却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行文流畅自如,是光照千古的名篇。

三、预习练习

(一)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 桂棹( ) 余音袅袅( ) 幽壑(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 舳舻千里( )( ) 旌旗( )糜鹿( )

酾酒( ) 横槊( ) 渔樵( ) 扁舟( ) 匏樽( ) 枕藉( )

蜉蝣( )( ) 无尽藏( ) 狼籍( ) 窈窕( )( )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的通假情况并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凭空、凌空 、乘)

2、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2、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6、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况并释义:

1、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4、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下)

5、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6、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七月既望(已经) 2、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3、倚歌而和之(依循)

4、山川相缪(盘绕) 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6、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 )

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用 )

四、质疑讨论

1、课文第二段写了客人哀婉的箫声,从第三段即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1、赤壁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2、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3、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针对客人的回答,作者阐述了一种什么道理?表现了他自己对人生的一种什么态度?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阐述了变与不变得道理,具有辩证思想,表现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得到了慰藉,精神得到了解脱,心情转悲为喜。

五、迁移创新(时间:20分钟 2010—11—17)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正襟危坐(端正) 危楼高千尺(高)

东望武昌(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东下,名作动)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修饰) 而今安在哉(然而表转折)

举匏樽以相属(举起) 举世无双(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C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鸟高飞的样子)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A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D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一狼当道,人立而啼

C 侣鱼虾而友糜鹿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选出下列句中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D )

A 而今安在哉? B 何为其然也?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这两句是互文)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客”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苏轼的《赤壁赋》有上下两篇,本文是第一篇,另外一篇是《后赤壁赋》。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意思是朗诵以明月为题材的诗篇,吟唱以美人为内容的文章。

7、名句填空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3) ,而不知其所止, , 。

(4)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

(5)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 。

(6)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8) ,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 翻译下列句子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更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2)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天地之间寄托飞虫一般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3)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应取用。

(4)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这声音),能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悲泣。

阅读拓展

苏东坡突围(节选)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

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

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选自余秋雨《山居笔记》

点击显示
【《赤壁赋》导学案9(教师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331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