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作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2025-01-05

学生的作文往往有雷同化、概念化、公式化的毛病。从立意到选材,从构思到叙述,均无独到之处。写教师必定是深夜工作、带病教学、儿子有病不去医院;写学生必定是拾金不昧、刻苦解题、浪子回头上大学。这些已成为学生写作文的主要内容和程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事物没有独立的见解,缺乏求异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事(物)多写,各有所异。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但是学生不会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事物。根据这种情况,我就训练学生对同一事物从多方面去写。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我以竹子为例,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考虑:由竹子的中空想到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想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名联;由郑板桥的竹子图及图中的题词“高风亮节”,想到做人应有气节;由竹子弯曲又会伸直想到韧性;由竹子没有旁逸斜出的枝蔓想到挺拔向上;由竹子不落叶想到傲霜斗雪的气概;由雨后春笋想到顽强的生命力等等。这次作文我让学生以《雪花膏随想》为题,写立意不同的文章。有一位同学连写三篇。一篇写雪花膏把孩子们打扮得很漂亮,但有些女孩子一味追求外表美,不注意内心美。一篇写雪花膏美化了人,美化了生活,“我”对生活更热爱了。一篇写雪花膏虽美化了人,但它一生做的都是“面子”活。这种练习效果很明显,学生对事物不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独立的见解。

二、克服思维定势,敢于标新立异。在生活中某些认识一旦成为模式,就很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也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比如厂长常常是正义的化身,副厂长总是目光短浅的代表;年轻人是生活的开拓者,而老年人则是生活的绊脚石。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这样写就不像文章。针对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大胆创新,敢于标新立异。为此,我要求学生连写两篇逆向思维的作文。一位学生以《“义”勇为》为题,写一位学生为哥们义气而打伤他人的事,指出这种“义”就不可勇为。他的另一篇文章以《不及格者赞》为题。考试不及格为什么还要赞扬呢?其大意是这样的:一些学生考试不及格,但是不在考场作弊,是自己的成绩。他们考试成绩虽然不及格,但得了思想上的满分。而另一些学生考试成绩虽然及格了,但却“抄夹带”,丢了思想分数,所以对不及格者加以赞扬。他的这篇作文分析与认识都颇有见地。

三、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对事物要作分析比较,如同类事物的比较、相近事物的比较、不同事物的比较等。从写作方面考虑有立意的比较、选材的比较、手法运用的比较等。我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知有异,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柳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它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要被伤害了,愉悦的他背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请不要伤害柳,更不要伤害人。”事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请教一位老师。他说因为柳树老了。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棵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才知道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她通过柳树的对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了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四、扩大视野,在生活中求异。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事物没有独立见解,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呢?究其原因是生活的圈子太小,视野太狭窄,没发现异处。他们的生活,过年便是放鞭炮,吃饺子,走亲访友;劳动便是割麦、施肥、锄地、除草,老几辈没感到有什么稀奇,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同,要让他们写出新意来,实在为难。根据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一是扩大生活范围,二是多观察、多体会生活。一次,我带领学生到山查岈山旅游,回来后以《游山查岈山》为题让学生练笔。在平原长大的学生和在山区长大的学生,他们在立意和构思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山区的学生生在山区、长在山区、吃在山区,习以为常,没有异样的感觉;而在平原长大的学生,登山远眺,精神为之一振,在他们的作文中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文章不但有新意,而且富有感情。我想让学生扩大视野,在生活中求异,确实有必要。

点击显示
【作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34125/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