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2025-01-21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

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

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教学方法

●预习提纲

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语设计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解题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一]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检查字词积累情况

3.教师作朗读提示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2—3名学生读,师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文题)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如,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同学们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课文诵读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二] 疏通文意,检查落实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完成练习一。

学生质疑,相互交流。

2、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4.学生归纳段落提纲,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按逐段进行的方法,抽出某一小组,以读课文、翻译、读出比喻句为序,把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如有疑问,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

第1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1.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2.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文中的通假字、重点常用虚实词和难懂句子。

3.书面作业:练习二、三、四。

4.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三段各从何角度论述?

(2)课文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教学后记

教学问题集锦

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问题原因分析

点击显示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3475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