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挖荠菜》自读提示

《挖荠菜》自读提示

教案设计   2025-01-19

张洁,当代女作家。这篇课文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作者围绕挖荠菜这件事展开联想,娓娓而谈,读起来真像看见了妈妈的眼泪和笑容,听见她那辛酸而热切的话音。

课文的前半部分着重写妈妈小时候的生活,是为表现“对荠菜的感情”的原因,后半部分着重表现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理解,从中可经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差距,看出两代人的隔膜。对荠菜的感情,是贯穿始终的记叙线索。同时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文章有很大的感染力。此外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教学时让学生速读一遍全文,读完后不看书回答问题:①本文写了哪几件事?②通过对几件事的叙述,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然后让学生阅读练习一、二题,带着问题去细读有关段落,以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重点分析

1.张洁的散文。

张洁除了创作不少小说外,还写了不少优秀散文,她的散文和她的小说一样,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情真势动人,语言清新、流畅,有节奏感,富有表现力,犹如诗一般的美妙。《挖荠菜》便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散文。

2.文章开头段只一句:“我对荠菜有一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末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独立成段,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文章的前半部分(1—10段)着重写妈妈小时候的生活,正是为了表现“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感情”的原因“后半部分(11—14段)着重写妈妈和孩子对待过去生活的不同感受和理解,也正是围绕对荠菜不同感受和理解展开的。如果把这篇感情深沉的散文比作一支乐曲,那么“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则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统摄整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记叙线索。句末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更使这句话具有了深刻的内涵。

3.阅读全文,“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作者在全文开头写道:“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开篇点题。对普通的荠菜却有着特殊的感情,发人深思,而人寻味。“我”对荠菜的这种“特殊感情”,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这种感情里,有痛苦的回忆:想起荠菜,就想起当年的饥饿,就想到那饱受压迫的痛苦和灾难。

作者在文章第一段里就提出了荠菜,而且一提起荠菜就激动不已,可是第二段却从“馋”字说起,回忆苦难的童年。“小时候我是那么馋”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就往嘴里塞,可见“我”当时是“馋”到了极点,这与其说是“馋”还不如说是饿,这“馋”,实际上是饥饿之极的表现。由于饿而“馋”,所以被地主家的胖儿子“拍着手,跳着脚”的跟在身后骂“馋丫头”来取乐,使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饥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凝聚着无数辛酸的泪水。

在旧社会,由于极度的饥饿,“我”被诬为”馋丫头”备受屈辱,由于饥饿还引出了一次危险可怕的遭遇。接着作者回忆了因掰地主家地里的玉米棒子,被大管家拿着大木棒追赶的情景:“我”被迫跳进河里,河水呛得“我”几乎背过气去。当“我”爬上对岸时,发现又丢了一只鞋子,因为怕妈妈看见“我”更加悲伤,“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有家难归,偌大的世界竟没有一个穷孩子的活路。

穷孩子在旧社会里终日被饥饿缠绕,连玉米棒子也吃不上。只有冬去春来,长在野地里的荠菜是属于所有人的。“把它下在玉米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旧社会,荠菜帮助“我”抵抗那可怕的饥饿。在那个世道,只有挖荠菜时,“我”才能以坦然的心情享受挖荠菜时的自由和快乐,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才能感到生的欢乐和自由。对荠菜“我”怎能不有“特殊的感情”呢?只有受过饥饿和屈辱的人,才能有这种感情。

其次,“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这种感情里,有深深的怀念。新社会,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这怀念,表现出“我”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也蕴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不能忘记昨天。

另外,在这种感情里,有无限的感慨。“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试图通过挖荠菜来对“我”的孩子们进行人生教育。“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这个习惯,多么深沉地表现出“我”对荠菜的“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寄托着“我”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传授给下一代的愿望。只有珍惜荠菜,才能真正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幼年时的儿女们,把挖荠菜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而长大了的儿女们,陪同“我”去挖荠菜,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当”我”把一盘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在餐桌上时,他们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用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漫不经心的挑上几根的表现,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两代人对“荠菜”的感情截然不同,反映出两代人在挖荠菜、吃荠菜中反映出来的隔膜。而这不只是表现在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有些见解和行为,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

最后作者提出了真诚的希望。

作者的心是沉痛的,更是炽热的,以母亲的拳拳之心“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控索人生方面走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作者对青年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多发议论去教训他们,而是怀着对青年人的热爱,殷切地提出愿意和青年人交知心朋友的愿望。真诚地希望两代人消除隔膜,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使他们“珍惜荠菜”、“珍惜生活”——记住昨天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4.写作特点。

(1)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更好的表现了中心思想。

课文的前半部分(1—10段),以记叙为主,生动具体的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富有感染力。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了一点议论,揭示了穷人受穷的原因,又回答了为什么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的问题。

课文的后半部分(11—14段),以议论为主,但都是以记叙为基础的。这一部分可以分两层:一层是在记叙了孩子们小时候和“我”一同挖荠菜时的高兴劲后,加上了一点议论,“我明白”,他们只是把这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另一层记叙了孩子们长大后吃荠菜时的情景,孩子们的“迁就”、“漫不经心”的神态触发了“我”的思想,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大段的议论。

本文叙事具体感人,议论深刻情深。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仿佛是和读者促膝谈心,娓娓动听,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细致、深沉,使文章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明力,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2)情景交融的写法。

作者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融为一体。例如文章在写到“我”摆脱了大管家的追逐之后,有一段景物描写:“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好像一下全都掉在了神秘的沉寂里。”“我”面对夕阳西下,看到羊回圈,鸟归巢,而自己却有家难归。这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反衬出“我”当时的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再如,“我”挖荠菜时的那段景物描写,那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田野,嫩生生的荠菜,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绽开花朵的绿树,还有蓝天白云……。作者用欢快的笔调,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绚丽多彩、鸟语花香的世界,衬托出“我”当时自由、欢快的心境。

作者很好地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点击显示
【《挖荠菜》自读提示】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410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