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2025-02-05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及时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我觉得,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合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够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
点击显示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10 ao ou iu》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
走出培养应试能力的误区——与魏书生同志商榷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教学总结
“尊严”在“三读”中构建──对语文教学中倡导“无痕德育”的点滴思考
听《给予树》有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及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关于牛郎织女星座知识、诗词等资料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45541/
上一篇: 各种文体课文中心的概括方法
下一篇: 如何开展班级工作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