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学习要点 :
1.掌握文中通假字; 2.掌握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3.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掌握课文中文言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5.掌握反衬方法的运用; 6.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
7.把握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特点; 8.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学习设想 :
1.本篇课文较长,要在基本弄清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课文学习要点.
2.拟用二课时完成
学习主要内容:
一、 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缪( )贤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柱
佯( )为 汤镬( ) 靡( )乱 不怿( ) 避匿( )
二、 文学常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汉武帝时共约 年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汉武帝时共约 年的历史,鲁迅>鲁迅先生评之为 “ ”。全书体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三、 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3、拜送书于庭( ) 4、召有司案图( )
5、秦自缪公以来( )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四、 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 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
2、 廉颇宣言曰 古义 今义
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
4、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 今义
五、 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 ) 2、使人遗( )赵王书( )3、徒见欺( ) 4、窃计( ) 5、即患秦兵之来( )6、不可不许( ) 7、秦以城求璧而( )赵不许,曲( )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 )8、秦贪,负其强( ) 9、固请( ) 10、以一璧之故逆( )强秦之欢11、严大国之威( ) 12、召有司案图( ) 13、间至赵矣( )14、特( )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 ) 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7、拔石城( ) 18、左右欲引( )相如去( ) 19、不如因而厚遇之( ) 20、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 )曰 21、为赵王寿( )22、且( )相如素( )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 )去( )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25、臣等不肖( ) 26、相如虽驽( ),独( )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
六、 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词类活用词的意义用法。
1、宁许以负秦曲( ) 2、怒发上冲冠( )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4、大王必欲急臣( )
5、舍相如广成传舍( ) 6、乃使从者衣褐( )
7、间至赵矣( ) 8、卒廷见相如( )
9、相如前进缶( ) 10、左右欲刃相如( )
11、且庸人尚羞之( ) 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14、臣请完璧归赵( ) 15、欲与王为好( )
七、 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求人可使报秦者( ) 3、而君幸于赵王( ) 4、徒见欺( ) 5、君何以知燕王( )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7、故燕王欲结于君( ) 8、乃设九宾礼于廷(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9、赵王以为贤大夫( )
八、 省略句:填上所省略的内容。
1、 大王见臣( )列观 2、不如因( )而厚遇之 3、( )卒廷见相如
九、 一词多义:解释词义和用法。
1、 顾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2、引A引赵使者蔺相如( )
B顾野有麦场 ( ) B左右欲引相如去(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C相如引车避匿( )
D顾吾念之( ) D引而不发( )
2、 幸 A而君幸于赵王( ) 4、以 A以勇气闻于诸侯( )
B则幸得脱矣 ( )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大王亦幸赦臣( ) C以绝秦望 ( )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 而 A夫秦强而赵弱( ) 6、因 A相如因持璧却立(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B不如因而厚遇之( )
C不如因而厚遇之( ) C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7负 ①秦贪,负其强(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
8使 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
9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10幸 ①而君幸赦臣( ) ②而君幸于赵王( )
十、 翻译。
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