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难忘的泼水节》听课札记
教学分析
2025-02-24
《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课文对现在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很难有学习的兴趣,课堂能达到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逐步走近周总理。
请看这一片段:
“周总理真的来了,同学们看见了吗?老师把周总理请到我们的课堂(出示挂图),你能说说他的穿着吗?”
“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复读,读通顺。
“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就是傣族人民,你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有什么感觉?”
生: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衣服。
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师:是啊,周总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样,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了。他不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一起和大家欢快地舞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教师的语言贴近学生,满怀激情,富有感染力,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点推波助澜,学生读书的热情能不高吗?
现在不少低段的老师都知道重视朗读,但是怎样读进去,怎样读好,心中没底,只是翻来覆去读几遍就完事了,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这位老师很会引导学生读进去,学生读通了周总理外貌描写的句子,老师没有停留在这一浅层次的阅读上,“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巧妙一问,把学生置身到泼水的人群中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语言文字,走进语言文字里边去。学生首先发现这身衣服和傣族人民穿着是一样的,紧接着学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这一感受,很可贵,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教师自然地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的读书学习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又读出来了。
点击显示
【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难忘的泼水节》听课札记】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维训练
精彩源于细节,细节成就完美
正确审视学生质疑提升语文教学品味
詹天佑教学反思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写好作文_语文论文
《石榴》教材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46203/
上一篇: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
下一篇: 浅谈新教材运用中的“四新”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