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老树的故事》教案
《老树的故事》是一篇充满童真童味的诗歌,所以课堂伊始,我便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切入主题,“你见过老树吗?在哪里见过?”,再将学生心目中的老树化身为诗歌中树爷爷的形象出示在黑板 上。
第一次试讲时,是以老树爷爷来做客,小朋友与老树爷爷进行亲切问好导入课题,进行了礼貌教育,并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老树都有不同的观察,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老树长了许多叶子”。有的说:“老树爷爷的身上有许多皱纹”。有的说:“他的树干很粗、很大”。观察较细致的同学说:“老树爷爷它是在甜甜的微笑呢!”在愉快的观察中,不同层次的观察能力都有不同的提高。顺势问学生:“你想问老树什么问题呢?”这就为学生学习诗歌作了辅垫。不同学生纷纷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难能可贵的是,不爱表达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树爷爷,您多少岁啦?”“老树爷爷,您快乐吗?”课后请教黄老师,觉得虽然入题注重贴切学生真实生活,但课题导入部分过于复杂化,整节课不免显得头重脚轻,因此在后来的试讲中,这一部分有所删节,取而代之的是开门见山式的入题,并且在课题揭示的过程中指导书写课题中的“老”字,真正落实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是一个重点,只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才能顺利过渡到由文成篇,为高段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第二次试讲时,我制作了美丽的树叶书签,将本课的词语写在上面,“小老师”教读,再全班齐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记,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识字能力培养,已掌握了许多的识字方法, 所以在生字认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学生与生字互动的小游戏,同时兼顾了字型结构、音节拼读、以及扩字组词,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课后请教黄老师,在字词认读环节可以强调部分词语的理解,如“礼服”,学生能说出节日时穿的服装即可。并通过分类的方式来记忆生字,如带“口”字旁的字为一类,有:“吗、哪、吧”,让学生示范读一读,读准轻声,再全班齐读,或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三个字的句子,读出语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指名读一读,感悟不同的语气。
第三次试讲时,我遇到了诗歌朗读的瓶颈,整首诗歌,都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适时进行朗读指导未
免显得过于呆板。请教黄老师后,我适当增加了自由选择性朗读,小组赛读,根据不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挑选喜欢的一节练习朗读,照顾了不同学生朗读需要和朗读能力的不同提高, 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来丰富学生的品读感悟。孩子们的评价语也较为丰富,如:“她读得很有节奏。”“她读‘这么’时重音了。” 不难看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最大面积的“丰收”。
《老树的故事》这篇课文试讲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伴随而来也会有新的困惑、新的挑战。本周星期二当我走进一年级二班---这个我更为熟悉的集体时,翻开与语文书的一刹那,我看到的是37张天真烂漫的脸庞映照着坚定、信任的目光。我知道,小小教室方寸讲台,就是我漫漫人生星光舞台
“起立!”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