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怎么样?那是史学家们研究的事。至于在小说家罗贯中笔下,诸葛亮却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玄乎。罗氏往往是让他先出出洋相,然后又帮他捞回一点儿面子,也就是帮他在脸上搽一点儿粉。如是,罗贯中之于诸葛亮,褒乎?贬乎?捉摸一番,也许不失为一件趣事。
罗贯中让孔明在“舌战群儒”时,先被张昭、陆绩等人弄得十分尴尬,不得不强词夺理,洋相出尽。后来还是靠黄盖倚老卖老,把江东诸公的嘴堵住,才下得台来。接着罗氏便把别人草船借箭的故事硬安到孔明头上,还虚构了一个“七星坛诸葛祭风”,帮周瑜在三江口烧了曹军的战船,曹军因而大败。孙刘联盟胜利了,首功当然是孔明的,够体面了。
关羽为东吴杀害,刘备举倾国之兵,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伐吴,以报杀弟之仇。谁知半年之后,七百里连营被陆逊烧尽,刘备败逃。孔明虽留守成都,但身为军师,前线吃了败仗就半点儿责任也不用负了么?罗氏于是便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套“(孔明)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的鬼话。罗贯中当然知道八阵图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又弄出了一个黄承彦为陆逊引路,使东吴之兵得以从八阵图里走出来,班师回东吴抵御曹兵去了。这样,八阵图还是有用的,孔明脸上也有点儿光彩了。
曹睿贬了司马懿,诸葛亮认为对头已去,头脑一热,写了《出师表》,要去伐魏。可是,曹睿又复了司马懿的职,孔明因此慌了手脚,又因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接着列柳城也失了。而司马懿竟然舍掉阳平关,直奔西城而来。此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士兵,怎能抵挡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危矣!险矣!然而,不必担心,罗贯中让孔明演了一出“空城计”,司马懿被吓退,孔明转危为安。这个“空城计”本是西晋郭冲“首创”,千年后的罗贯中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其实,罗氏非不知也,乃不愿知也,倘使太过认真,诸葛先生的面子怎么办?于是“空城计”成立,司马懿被吓退,诸葛亮高明!
由于罗贯中一方面在诸葛亮脸上抹黑,一方面又在其脸上搽粉,所以诸葛亮就变成了小花脸。戏曲舞台上的小花脸是逗趣的角色,小说家笔下的小花脸当然也是有趣的。
写小说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罗贯中是小说名家,他的《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一直为读者喜爱,其中写作技巧的成功运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本文所列数例来讲,其方法叫做“欲扬先抑”。这种方法不仅使作品更具可读性,而且可以使文字的表现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