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21曹刿论战教案

21曹刿论战教案

教案设计   2025-01-18

教学设想

文章记事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注意积累重点字词,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直接从对《左传》的介绍开始谈起,引出齐鲁长勺之战,以引入新课教学。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关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刿(gùi) 间(jiàn) 褊(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靡(mǐ)

四、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

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的字词,如:

(1)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

(2)肉食者鄙:当官的目光短浅。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

(4)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

4.依次思考如下:

(1)“十年春”指的是哪一年?此句中解释为“讨伐”可以吗?

(2)此时的曹刿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他为什么要去拜见鲁庄公?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求学生学习筛选信息,只要找准相关句子,这两个题目很容易解答。

5.提问: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学生翻译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翻译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重点字

词,以加深印象。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长勺: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驰之:之,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驱车追赶。

辙:车轮行过的痕迹。

轼:车前的横木。

4.学生思考讨论: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二段。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并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

3.以口头考查学生的形式,强调重点词句。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既克:既,已经;打了胜仗后。

夫战: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那里”。

4.思考: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三段。

三、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思考

1.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后,先指名几名学生发言,然后归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2.归纳中心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4.归纳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点击显示
【21曹刿论战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14864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